2010年5月29日 星期六
2010年5月10日 星期一
別因買房錯過了全世界 – 賈勝楓
最近又為建居屋而鬧得全城熱烘烘,有人說如果復建居屋,最大的得益者是我們這批年青人,但被房屋局局長鄭汝樺毅然否決了。其實建不建居屋,我倒是無所謂,也建議所有年青人看開些。反而覺得鄭女士說的話有幾分道理,她說置業是人生大事,應經過多年辛勤工作,再逐步上車繼而換大屋。樓價和薪金比例雖然以現在的樓價和薪金比例來算,我們可能要等到中年才能夠上車。這令我想起一個多月前郭炳湘說過的話,他的話更令人安慰:「買不起樓就住公屋」,我一想,覺得此話無可反駁,而且很有啟發性。他令我們明白,吃不起飯可以吃粥,到連粥都吃不起了,就喝水飽。科學家說一個人只喝水可撑七天,而最差的情況就是連續喝七天水,政府會保證你第八天有飯吃。他們兩人的話,我都很贊同,因為人的確不該有不安份的欲望,如果月入不到一萬元,就別幻想萬一可以買得起樓。既然全港最大的地產商都這麼說了,我們也應該趁早覺悟。他說現在的樓價還不到97年的八成,言下之意,他的樓盤都是打八折出售的。但有沒有想過,雖然現在的樓價是97年的八成,但同時也是 90年的五倍,是2005年的二倍……。最近成為全城熱盤的YOHO MIDTOWN,最低消費是260萬,如果以97年為標準來計算,「合理價格」應該徘徊在300萬左右。當元朗的樓都要賣到300萬,就等於一串魚蛋要賣 15元,竹籤另計。97年會成為地產商評定樓價高低的標準,是因為它太高了,就像如果拿愛因斯坦來做標準,那麼人人都是弱智了。注定買不起樓事實上,在面對樓盤的時候,從來不乏弱智,他們每個人只會記住「97年的八成」這句真理,心裏想現在不買更待何時。而結果是,今天買了樓的人,只會將明天的樓價更往上推。所以將來買樓會成為神話,雖然現在已經是傳說。以今天的樓價來看,我們是注定買不起樓的,就算萬一買得起,也要供到八十歲,我們供死了,兒子接力,如果兒子早死,說不定還會輪到孫子,真是三代基業啊。所以說,公屋才是我們的歸宿。郭炳湘的話就像一句預言,這意味着將來香港只有兩種樓房,一種是公屋,一種是天璽,而我們和我們的兒子們、孫子們、子孫們,以後可以有兩個選擇,一是和父母同住在一間公屋裏,二是自己申請公屋住。至於天璽、凱旋門,會成為我們假日的旅遊景點。當公屋成為一般人的唯一選擇時,住屋問題也就不是什麼難題了。這對我們來說是無限的解禁,因為再不用苦思怎樣儲一個幾百萬來買下一個幾百呎。這樣我們才會把更多的精神、時間、金錢放在更有價值、更合理的地方。如果真的注定要住公屋,對我們和下一代來說是幸運的,因為我們不用再像我們的父母一樣,為了買層樓,要供上三十年,等供完了,人也老了,錢也沒了,而為了省錢,生平旅行只去過澳門,用上半世買了一個單位,然後在裏面過完下半世。到頭來買下了一個容身之所,卻錯過了全世界。多悲哀啊。From《信報》2010年5月8日
訂閱:
文章 (Atom)